找到相关内容1529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的先导,掌理举唱、回向等。 僧 又称学问僧,其义有二:指研究佛教的僧侣;指有学问的僧侣。 学人 泛称学习佛法者。禅林中则指修禅者。又称道人。一般佛者自称学人,乃自谦尚须学习的意思。 檀那 意译...负责掌管文书、书写寺院来往信件及法会中祈祷之词语等。住持专柄大法,对文字之事较无暇亲自处理,因此设立书记一职,以掌管寺院的书疏。 国师 我国历代帝王对德兼备,可为一国师表的高僧所加的封号。含有一国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

    各项科技工程,已永远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形态。   然而,此种种科技发展,是否真正带给人类利益,抑或灾难?中台山惟觉禅师尝言佛者应当“安住大乘心,善开方便门”(1)并提出“佛法五元化”之方针:佛法...,但空1能量)。般若经中,受想行识,皆不异空,皆即是空,则非物理所能知。   空性乃是佛法中至深奥之理,非世间一切哲学所知。虽然如此,若能透过科学更进一步了解色相本妄,则对世间假相之认知、破除物质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576901.html
  • 佛教的智慧与儒家的明

    佛者也都是用“智慧”而不用“聪明”。事实上,在佛教的典籍中,“聪明”一词只是形容那些还没有进入佛门却很有智慧的人。比如,《杂阿含经》(一一七二)说:“时有士夫,聪明不愚,有智慧,求乐厌苦,求生厌死。...净眼。”[1]对于佛教来说,如何以出世智慧消灭众生之无明,这是佛教心性修炼的关键所在。同佛教对智慧的强调相类似,儒家虽然很少讲智慧,但儒家却主张明。《中庸》说:“君子:尊德性而道问,致广大而尽精微,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878312.html
  •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

    了优越的胜利,所以佛者的信念,自然地集中到阿弥陀佛”[5]。   此外在《释净土群疑论》卷第七中,大德怀感也为我们解答了,为什么于无量诸佛中特别赞叹阿弥陀佛的问题。论云:“念一切佛悉得无量功德,无...往生恶趣的话,不但苦痛无量,亦失却佛的能力,何谈往生极乐呢?所以说,平时的修学是非常重要的。这些不是笔者主观的见解,而是有经论依据的。在《杂阿含经》中明确地记载道:“一时,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中。...

    果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378764.html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杀生的最好表现,吃素也体现了佛者平等慈悲的胸怀。因为一个人吃素了,自然也就不会涉及到杀生。但是作为在家居士来说,有的人如果没有条件吃素,吃荤也没有关系,你可以吃三净肉。佛教所说的三净肉,是不见为你杀,...不同的立场,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。因此,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对于没有过佛法的人,是很难正确认识的。所以首先要知道有善有恶。关于善恶的定义,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讲得非常清楚。   (2)相信有业有报。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
  •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(下)

    相互间的激烈批驳,发展成为宗教信仰上的拒斥,最终也没有达成相互闾的理解。这正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所评论的一样:   利玛实力排释氏,故佛者起而相争,利玛窦又反唇相诘。各持一悠谬荒唐之说,以较胜负... 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(下)   李雪涛(德国波恩大学漠系讲师)   二、佛教寺院建筑   在传教士们的书信中,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关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描述。寺院,作为传教士们来中国时最初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3079528.html
  • 如何修持心经

      心经,是一部很短但也很深奥的经,几乎所有的佛者都会背。   介绍《般若心经》,我不想依华严宗或天台宗的判教方式来看本经的地位。就这个时代而言,研究佛经最好的方法,是不必再用判教的方式...很多人都可以放双手骑脚踏车,心中很羡慕,因此还不会骑车,就想放手骑车,结果一定是摔倒的。   又如八大山人曾描述画竹的十大忌讳,初学者若犯此忌讳,竹子就画不好;但是有一次,八大山人自己画出来的竹,就...

    洪启嵩

    心经|般若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2281379541.html
  • 如何修持心经

      心经,是一部很短但也很深奥的经,几乎所有的佛者都会背。   介绍《般若心经》,我不想依华严宗或天台宗的判教方式来看本经的地位。就这个时代而言,研究佛经最好的方法,是不必再用判教的方式来看,而是...还不会骑车,就想放手骑车,结果一定是摔倒的。   又如八大山人曾描述画竹的十大忌讳,初学者若犯此忌讳,竹子就画不好;但是有一次,八大山人自己画出来的竹,就犯了他自己所立忌讳中的八大项目。然而,他的画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0779827.html
  • 台湾佛教略论

    佛教知识分子阶层受到广泛的重视,但要兼容中下阶层的佛者,或无意于深奥义理的探求者,恐怕非短时间可及。  战后的台湾佛教,摆脱了日本佛教的影响,注入了江浙佛教的新血,形成“新四大法派”。日据时期的“旧四...慧能为避法难,避走南方而隐于渔家四年,其间穿俗服营商传教,后于宝林寺,得马道一、庄怀让二人嗣法,是为七祖。他们传道不分僧俗、士庶,遂树立斋教为一新兴宗教,设三乘之而创立先天派。清朝时期十三祖徐吉南、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2780960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,那一幕至今仍深印脑中。此自私的心识无事时潜伏,有境界来时即引人造恶业,佛者当认清其本来面目才好对治。   三、四种根本烦恼   前文提到第七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识,此种心态是凡事皆站在自己的立场...心识?那是潜藏的本能,还是习惯使然呢?   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它的本来真面目。   有一次听师父提到有个人要来佛,他家里人耽心不习惯寺院的生活,怕他受苦,就准备了电视、冰箱、车子……等器具要让他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